<
g55j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 > 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 第48节
    *

    宋姝早上起来,买了几份报纸,回来一看,发现报道的喷发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不过看着那些报道,宋姝露出了笑容,一方面是因为古装的热度,另一方面是看到文化宣传迈出了第一步。

    宋姝想着按这热度今晚荣小花她们不需要再在花灯会上走来走去,完全可以就当去逛灯会,便开口对她说道:“小花,今天晚上你们不需要按行程来了,就当去逛灯会就行了,工资照常发。”

    荣小花听了有些不好意思,摇头,“阿姝姐,这怎么可以。”

    宋姝打断她,笑道:“没什么不可以,今晚你们玩得开心点。”

    荣小花看她神情认真,只能点头,“好,那我就按阿姝姐说的做。”

    宋姝看她答应便准备离开,想到什么,回头开口道:“那个高高的女孩陈欣怡,麻烦你帮我问一下她愿意给我服装当模特吗,因为接下来我有些服装需要展示,我看她身形比一些模特还标准。”

    荣小花听了眼睛睁大,满脸开心,忙不迭失地点头,“肯定愿意的,阿姝姐我今晚帮你去问一下。”

    想不到她那次随口而出的话居然成真了,欣怡一定很开心的。

    *

    港府,一个工作人员敲开一个办公室的门,得到回应后走了进去,把今天的报纸放到桌前。

    坐在办公室后的张议员捏了捏眼睛,拿起报纸看起来,看到好几份报纸都是报道有关古装的事,想到昨晚宋小姐说的那句“文化宣传”,眼眸幽深。

    助理默默站在一旁等候她的指示,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笔写字的声音,伴随着议员说话的声音,“下午的日常记者招待会,你让熟识的记者问这些问题。”

    助理抬头接过张议员递过来的纸点头,“议员,我会交代好记者的。”

    于是之后一连几天,宋姝看报纸便看到了这些内容:《张议员发表“古装,一种文化宣传”谈话》

    《华国的文化底蕴,哪怕是一件衣服也是有其历史的》

    《中英协议谈判焦灼,张议员或公开支持中方》

    《英媒叫嚣:张议员是港府不平和的因素》

    《张议员或是通过文化炒作为她增加资本》

    ……

    宋姝看着那一则则报道,想到和张议员见的那一面,那个女士眼神睿智坚定,按历史潮流来看,她最终是成功的。

    第34章

    阿幸照相馆,老板阿幸像往常那样把门打开,然后坐在收银台前,拿起自己刚刚买的早餐打开吃着。

    吃完早餐按习惯他就可以坐在沙发上看一会儿书,然后一直坐到下午。

    到了午饭时间,出门右拐去隔壁餐馆买一份盒饭,打包回来吃,吃完,继续眯一会儿,到下午两点多就寥寥有人上门拍照了,一般有一两个顾客,多的时候三四个,都不是很多。

    因为现在各种型号的相机很多,贵的便宜的都有,而且香江人均收入很高,喜欢拍照的家庭基本都买有台相机,不那么富裕的也只有重要节日的时候来照张相。

    再有相机的发达催生的照相馆也多,香江地方不大,一条街总有一家照相馆,因此阿幸的照相馆平日客流量不会很多。

    而阿幸照相馆没有关门,一是因为阿幸的兴趣爱好,喜欢照相,二是因为门店是家里的不用付月租,每月还是有盈利的。

    就在阿幸拿起个肉包啃了一口时,“叮铃”挂在门上的风铃随着推开的门响了起来,阿幸习惯性地抬头说了一声“欢迎光临。”

    只见几个穿着古装的女孩走了进来,阿幸看她们这身打扮已经不奇怪了,这几天报纸电视台报道的都是这种服装,他偶尔在街上也看到许多年轻女孩穿。

    几个女孩走了进来,看着他礼貌道:“老板,我们想拍组照片,麻烦了。”

    阿幸点头,“好,等我吃完这个包子就来。”

    说着阿幸三两口把肉包吃完,然后把其它早餐重新装在袋子里放在一旁,想着等下再吃,便站起来去卫生间洗干净手。

    洗完手出来带着女孩带到布景区那里,现在照相馆的布景区大同小异,一张大大的照片挂在墙壁上,幕布有青山绿水,有城市景观,或者一些明星照片。

    阿幸指挥她们站好,便打开相机给她们照了起来。

    在给这几个女孩拍照时,不久,“叮铃”风铃声又响了起来,又有几个穿着古装的女孩走了进来,“老板,照相。”

    从这时候开始,阿幸这一整天就没怎么闲下来过,那些早餐也早就凉了没有再打开过,就连午饭都是飞奔去隔壁餐馆买了回来狼吞虎咽吃完的。

    这一天的顾客几乎都是穿着古装过来的年轻女孩,也有穿着古装的妈妈带着穿着古装的女儿过来照相。

    拍完最后一组照片,已经到晚上七点多了,阿幸的胳膊也举了一整天差点放不下来,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举着相机到手臂酸麻。

    阿幸收拾着相机和最后一组的女孩们道别,那些女孩临走前有人开口问道:“老板,你们照相馆里没有古代布景吗?如果有的话感觉拍起来更有意境。”

    阿幸听了她的话,脑海里像捕捉到什么,摇头,“没有。”

    女孩也只是随便一说,便跟着朋友告别离开了。

    阿幸等她们走后却一直回想着她说的话,走到收银台前,翻找这几天买的报纸,翻到那些古装报道,还有x议员说的古装宣扬文化,看着这些报道阿幸脑海里思索着什么。

    他还是从今天才第一次具象化感受到古装的热度,而且他虽然不太懂那个议员说的什么文化宣传,但是今天的客流量是不会骗人的,他赚的钱也是实在的。

    再想到那个女孩说的布景,他眼睛一亮,他完全可以在店里布置一个像古代造景的摄影棚,那样一定可以为他招揽更多的顾客。

    但是现在的店面却不够大,好在二楼也是他家的,二楼之前是他的休息间,平时空闲的时候他一般在二楼午睡一下,但不在二楼常住,等于现在二楼完全是闲置的,他完全可以把二楼改成古风布景,专门用来拍古装照,到时候他就可以弄个古装套餐来吸引顾客。

    不过想到今天的客流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是不得空的,但装修也是刻不容缓的,他只能一边弄装修一边开店了。

    而香江的照相馆发现他们的生意突然变好了,每天都有许多穿着古装的女孩来拍照,她们还没买得起相机,而去照相馆拍照还是付得起钱的,因此照相馆的客流量突然暴增。

    有那些头脑灵活的已经像阿幸一样打算给店里弄个古风布景了,或者去服装店进一些古装,让那些囊中羞涩买不起服装的人也可以穿着古装来拍照。

    *

    香江某大学,某历史教授看了眼手表,从桌上拿起他的保温杯站了起来,隔壁某教授抬头看他,“李教授准备去上课了?”

    李教授腋下夹着书本,拿着保温杯点头,回他,“是啊,等下有节课。”

    那教授听了打趣道:“也不知道李教授你这节课有没有一半学生来上。”

    李教授听了不由苦笑,那教授说的也是实话,他讲的课是通识课,是有关中华古代文化风俗的,枯燥也无聊。

    而且香江现在还没有回归,许多年轻一代对大陆并没有归属感,也不怎么乐意来听他的课。

    每学期选他通识课上的学生是其他通识课的一半,而出勤的人数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三分之二,总有那么一些逃课的,对此他无奈又失落,不仅仅是为了他的课没人听,还为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李教授叹了口气,向教室走去。

    只是今天刚踏进教室,那坐满教室的人让他以为他走错了教室,不由得退出去看了眼教室号,是他这节课上课的教室啊。

    李教授只能一头雾水地走了进去,有个之前上过他课的学生看到他困惑的样子出声道:“李老师,你没走错教室,我们这节课上的就是你的课。”

    李教授听了更纳闷了,没走错教室,但那么多人,就算选他课的学生全部出勤也没有那么人啊,把教室都坐满了。

    李教授疑惑地开口道:“你们都是来上我课的?”

    不少学生点头出声,“是的。”

    有个学生举手开口道:“老师,你的课是不是会讲一些古代服装知识呢?”

    李教授听了点头,“当然包括。”

    同时他也琢磨过来了,再联想到这几天看的新闻报纸,应该是跟那古装有关,他说怎么突然多了那么多对他这节课感兴趣的学生。

    不过不管因为什么,有学生乐意来听他的课他还是很开心的,同时他突然想到了那个议员在报纸上说的文化宣传,他此时觉得那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

    而这个汉服潮流不仅影响着香江,在对岸汉服发源地,更有历史底蕴的大陆也慢慢地展现出了它的影响。

    大陆某高中放学后,小圆回家时先去邮局询问有没有她的信,这几乎是她的习惯,隔两三周就会来问一次。

    因为她上高中时交了个笔友,笔友名叫小珍,生活在大陆对岸的香江,她们每个月都会通一到两封信。

    她们虽然没见过面,但不妨碍她们通过写信成为好朋友,她们互相给对方讲自己生活的趣事,几乎无话不谈,通过通信,她让小珍了解到了大陆是怎么样的,小珍也让她了解到香江是怎么样的。

    小圆拿过邮局工作人员递给她的信封签名后便把信收好,快步走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放下,坐在书桌前拿起那封信。

    拿着那封信,小圆只觉得此次的信封比以前收到的信封要厚多了,小圆想着小珍给她写了什么让信封那么厚,怀着好奇心拆开了信封。

    几张信纸掉了出来,还有几张看起来是香江的报纸,神奇的是还有三张一百元人民币。

    小圆看到钱的那一刻惊了,小珍怎么会给她寄钱,连忙拿起那几张信纸看了起来。

    原来信上说了香江这段时间流行起了汉服潮流,小珍和同学在学校里办了个汉服社团,为了把社团办好加上她的兴趣爱好,她想麻烦小圆帮她从大陆买一些有关各朝代服装记录的书,毕竟大陆的资料书籍更齐全,并说明那三百块是让她买书的还有邮费的,如果不够请在来信中附明,她下次回信再顺道夹在信封里寄过来。

    小圆看完信,再拿起那几张香江报纸看了起来,越看眼睛越亮,再想到小珍信中说的汉服社团,她也心动了起来,她能不能在学校也办一个这样的社团。

    最近学校根据教育政策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也开放了许多活动,包括鼓励学生进行社团建设。

    小圆越想越觉得她可以试试,明天就去看看服装店有这些古装卖吗。

    *

    大陆某舞团,团长拿着面前舞团首席递给他的在国际舞台上要表演的节目名单,忍不住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不可置信道:“小谢,你要在国际舞台上表演我们国家特有的古风舞蹈?你来真的?那些外国嘉宾看得懂吗?你这不是在开玩笑那,好好地在国际舞台跳这种舞,我不同意。”

    谢宛仿佛猜到了他的这种反应,脸上表情不变,看着他开口道:“团长,我没有开玩笑,其他舞团成员也同意了,这是我们一致的要求,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国际赛上跳自己国家的舞蹈?我们并不觉得自己国家的舞蹈拿不出手,那是经过历史沉淀的,况且你说的外国嘉宾看不懂,但是很多时候舞蹈是可以通过动作传递情绪给大家的,他们不会看不懂,而且我觉得我们并不会输。”

    之前她在电视台转播上看到了香江女星田恬跳的那支舞,带给了她灵魂的震撼,她第一次觉得原来他们国家的舞蹈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不,不是没有,只不过之前是被他们忽视了而已。

    团长听着她的话,神色动容,抚了下眼镜,“你让我想想。”

    是啊,他们国家的舞蹈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有什么拿不出手的。

    *

    这几天宋姝发现汉服除了大多数是年轻女孩来买,还有很多照相馆也跟她订了好几套的汉服,再一打听才发现古装热还带动了照相馆的生意。

    不过宋姝也不觉得稀奇,现代拍古风照片也是在古风热起后带起的。

    而除了这个古风摄影,宋姝在来店里的女孩讨论里还知道现在有许多中学乃至大学都开办了汉服社团,办得有声有色。

    顿时让她开心不已,原来汉服带来的文化影响正在一点点地慢慢地展现着,哪怕还很微小,但是总有一天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宋姝在店里听着孙助理汇报着这几天的古装生产量和出货量,从上次西部牛仔风服装售卖开始,不仅是宋姝店里售卖,香江其他服装店和杜小姐名下的服装店都有售卖。

    每件衣服都带有她的品牌名标签,虽然那些服装店不像宋姝店铺只单卖她自己品牌的服装,但是这些店铺拿货量也不遑多让。

    孙助理开口道:“不过按数字统计,这次古装售卖情况应该比不上上次的牛仔服装,而且除了香江,大陆,其他地区国家要货量应该不多。”

    宋姝听了没有觉得奇怪,毕竟汉服是他们国家的独有文化,其他国家不容易接受是正常的,还有汉服在现代也大多数只有年轻人在平时生活乐意穿。

    因此销售量比不上上次的牛仔服装是正常的,但宋姝也相信汉服是经久不衰的,总会有一代接一代的延续下去。

    两人又交谈了一会儿,孙助理便离开了,宋姝出门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