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四月初,气温已经有三十度了,秦封估摸着,在这么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河里也会没水。

    “叮,检测到景国内气候异常,蜀郡内一周最高温度可达35°,且有持续升高之势,发出高温橙色预警!为期150天,请宿主做好应对准备!”

    “高温天气,请宿主准备好充足的水源和药品,减少出门,避免高温天气干活,以防中暑!”

    秦封刚踏出秦大伯家的院门,久违的预警又响了。

    上次是旱灾,这次又是高温!真是祸不单行啊!

    秦封虽然已经有所预料,当高温天气真正来临的这天,他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高温加上旱灾,在最不能缺水的时候缺水,恐怕…

    得尸横遍野了…

    高温天气的预警一出,秦封也打定了主意,必须得让舅舅他们搬过来!

    重山镇管辖内的村子里,有水源的不多,虽然青山村的这条河不大,却也已经是佼佼者了。砜

    除之之外,就是文家舅舅们所在的小河湾,气温升高,会加快水源的干涸。

    等村外面的水源枯竭,小河湾就是流民眼中的肥肉!

    何况不仅仅是流民,再热两个月,其他村子的人会做出什么都不好说。

    何况小河湾的村长压根不太管事,流民都偷了好多人家的东西,才学着青山村组织村民巡逻。

    可学了个四不像!舅舅们之前来还说,文家没被偷走东西,全靠他们晚上自己守夜!但即使如此,也和流民们爆发了好几次的冲突。

    但是小河湾有河,且比青山村的更大,怎么能劝说舅舅们搬来只有小河的青山村呢?

    之前劝说过,舅舅们考虑过后没同意,这次定要想个万全之策,秦封皱着眉头思索。

    第100章 旱灾、大舅的隐瞒

    “夫君在想什么?”谢栗见他从秦大伯家出来,就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道。

    秦封从自己的思绪中回神,两人已经走到了山脚下。

    他所想之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说的。

    “这几个月来滴雨未降,天气又一次比一日炎热,我想外公外婆和舅舅他们在小河湾,虽说不算太远,但也称不上近。”

    “他们在小河湾也并无亲朋,我想如果他们能搬到青山村住,我们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

    “夫郎,你觉得呢?”

    秦封拉着他往山上走去,上山的路上树叶遮住太阳,阴凉些。

    “虽说舅舅他们在小河湾并无亲朋,可在青山村也只有你在呀,我觉得舅舅他们可能不会愿意搬过来的。”谢栗思量着说出他的想法。

    想了想,又补充道“何况青山村对于舅舅他们来说人生地不熟的,也没有根基和田地,上次舅舅他们不也是考虑这个,所以才拒绝你的吗?”

    “……嗯”秦封自然没忘记一个月前向舅舅提议搬过来,被拒绝的事。

    可之前只有旱灾,如今又有高温,他有过年大礼包中的泉水,但又不能直说…

    “东家,您回来了!舅姥爷来了!”

    两人还没走到院子门口,就碰上了王大壮。

    “舅舅来了?”秦封和谢栗对视一眼,加快了脚步。

    他们刚刚还在说呢,人啊,真是禁不住念叨。

    “是的东家,舅姥爷刚来,见你没在家,让我来寻你!”王大壮仔细的交代。“舅姥爷好似有什么急事…”

    “行了我知道了,你让秋婶冲一壶蜂蜜花茶上来,再端两盘点心,然后做晚饭吧,让她看着做丰盛点。”秦封一边走一边吩咐着。

    这个点大舅来,绝对是发生了什么事!

    “是”王大壮应下,进了院子就往厨房去了。

    “舅舅”

    “舅舅”

    两人进了院子,就看到在堂屋坐立不安的文家大舅,打了个招呼。

    文家舅舅应了声,两人走进屋里在桌子旁坐下,一进堂屋,暑热都散去几分,凉爽不少。

    文大舅拿着把蒲扇扇得飞快,心里很不平静。

    脸上也带了出来,眉头紧锁,愁眉不展,一脑门子汗水,还有些踌躇。

    “秦小五没啥大碍吧?”文大舅先开口,他来时没见着两人,王大壮就说了一番今天村里发生的事。

    因秦封的关系,文大舅对于他这一辈的几个孩子还比较熟悉,听说受伤,难免有些担忧。

    “没事儿!皮糙肉厚的,养养就好了,正好天热,不出去也不会中暑热。”秦封把秋婶端上来的茶水先倒了两杯出来,递了一杯给舅舅,另一杯放到谢栗面前,后才慢悠悠的给自己倒了一杯。

    文大舅来肯定是有事,但他踌躇不说,反而说起别的事,秦封也随着他聊。

    “那就好,听大壮说是大槐村的人争水挑起的?”文大舅又问起了起因。

    秦封便细细的给他讲了一遍,大壮和王叔没参与,自然说得不详细。

    “这大槐村的吴大有,真是……”文大舅啧了一声,意味不明。

    “大舅你认识吴村长?”秦封听他话中的熟稔,不像是陌生人。

    “说起来我两小时候还在同一个学堂读书呢…”文大舅见秦封不知道,就简单说了两人的渊源。

    二三十年前,他们几个村子贫穷,读书人更少,就只有一个童生在小河湾开学堂。

    束脩收得低,文外公就送了文大舅去读书认字,正好吴大有的爹也送他去读书,两人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