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j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415关关难过关关过
    第416章415关关难过关关过

    一顿火锅吃下来,全家没有吃任何主食,而且虾滑还剩下了。

    跟唐家一样,叶志娟没有让收拾桌子,打算晚上接着吃。

    下午,唐植桐小两口回家后,叶志娟自己坐在书桌前,感慨良多。

    叶志娟回顾了这一年的点点滴滴,一切都是从去年的那场大雨开始。

    托郝仁去调查小唐,没想到郝仁去了一趟,竟然替小唐说起了话,后来也因小唐的一个主意而进步。

    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然自己都做好了帮女儿的准备,但细算下来,女婿对自家的帮助远远大于自己对女婿的帮扶。

    身为局中之人,叶志娟是非常清楚的,大多数位置都是看资历和才干的。

    自己是38年参加工作,资历不算很深,但能力还是有的,只不过当初为了照顾家庭,而选择了现在的单位,至于职务,则是组织上的照顾。

    自从女儿结婚后,一切都不同了,有外汇勾着自己往前走。

    先是内衣,接着是皮包、皮具,还有铅笔刀、保温杯等等非常有想法的东西,有的是已经成功赚到了外汇,有的正在努力往换取外汇的路上靠。

    像自己这种家庭,儿女婚嫁之前肯定是要详细了解、调查一下的,当然,这种事肯定不能拿到台面上去说。

    无论是去年下雨之后的了解,还是结婚之前的调查,小唐的身家都是清白的,否则恐怕仅凭内衣这一条,就会有人找小唐谈话了。

    然而,随着对内衣这一行的深入了解,叶志娟更加坚决的否定女婿有敌特有关,因为他和女儿鼓捣出来的款式,国外都没有!

    众所周知,抄袭比自创轻松很多很多,但小两口拿出来的都是自创。

    后面的皮包、钱包、文具袋、女包等等,很多连外事部门的同志都没见过。

    铅笔刀确实挺好用,但经过调查,综合原料、工艺、竞品售价等原因,并没有作为外汇来源的选项。

    叶志娟清楚,若是没有内衣、皮具珠玉在前,铅笔刀哪怕生产再困难都会上去试一试,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想着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能赚大钱、快钱的产品上,已经看不上铅笔刀这点蚊子腿。

    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怕就怕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且现在已经有这种苗头。

    螺旋口保温杯已经生产了不少样品,但经过相关渠道带出去,试销效果并不好,据反馈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那边不喜欢喝热水,喜欢喝冷饮。

    有些人就想着如同抛弃铅笔刀一般,将保温杯的项目也砍下来。

    好在有个喜欢喝茶的老同志试用后非常看好这个保温杯,甚至贴心的建议再加个滤网,这样喝茶的时候不会吃到茶叶。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帮人接到建议后头脑风暴,都说加滤网好,可以将保温杯卖到华人、华裔较多的地方云云。

    叶志娟没有发话,华人华裔那边才多大市场?如何开拓更大的市场呢?

    想到陪儿子买雪糕的时候,刷着白漆的箱子里面有一层棉被,叶志娟冷不丁的问了一句:保温杯、保温杯,杯子是用来保持温度的,能让热水凉的慢,也能让冰水热的慢吧?

    一众人一琢磨也是这么理,这不就跟暖瓶一个道理吗?

    炎炎夏日有人拿着暖瓶去买酸梅汤,只是更多的时候是用来盛放热水罢了。

    走出思维误区,外事部门的同志表示回去落实宣传口径,具体效果还得过阵子才能看得出来。

    还有女婿提出的生产规范,已经在生产内衣、皮具的单位试行,效率提升很明显,良品率也高了很多。

    再就是闺女提了一嘴孕妇装的事,虽然没说是小唐的主意,但叶志娟感觉就是女婿在背后撺掇闺女专门来讲给自己听的。

    孕妇装这主意挺好,但纺织行业的同志说目前布料满足不了,这事还得再跟其他相关部门拉扯,反正千头万绪的,很耗神。

    以上这些,叶志娟都是打着自己的旗号去做的,没有透露是女婿的主意,否则也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些。

    医生手册同样是自己主导的,但都理顺以后,叶志娟颇为骄傲的跟编纂组的同志说这是自己女婿的主意,再加上急救法的出现,才有了医学大佬想收徒的心思。

    随着事情的稳步推进,叶志娟对自己这个女婿已经是满意的无以复加,在同龄人中,见识绝对是一顶一的。

    想想自己的儿子,叶志娟觉得,好好培养女婿,以后让女婿多照看一下静莹、敬民,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叶志娟所想,唐植桐毫无觉察,倒是小王同学情绪有些不大对头。

    “怎么了?情绪不高啊?”唐植桐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小王同学嘟着嘴,没头没脑的问道。

    “不告诉你什么?”唐植桐更加迷糊了,不过看小王同学的表情,倒不是生气。

    “你要提拔的事情呀,如果咱妈不说,你是不是还准备瞒着?”小王同学坐在床边,小嘴一嘟,怎么看怎么可爱。

    “,这事啊?因为我觉得还不靠谱呗。要不是看咱妈起了让我学医的心,我还不会说。我是真不想学医,所以跟咱妈稍微夸大了一些,你可不能出卖我。”唐植桐坐在小王同学身边,扳过她的身子,直视着那绝美容颜,坦诚道。

    “我怎么听着很靠谱呢,唐科长。”小王同学很好哄,听丈夫这么说,表情已经变成了笑容,小酒窝若隐若现。

    “期望越高,失望就越高。再说,你还不了解我嘛,我对这个真没多少心思,本来想着若真成了,就给你个惊喜来着。”唐植桐两手一摊,毫不隐瞒的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职位越高,责任就越大,唐植桐只想着有这么个岗位,怎么舒服怎么过,只要把家人照顾好就行。

    “行吧,算你过关。”小王同学的酒窝终于显形,她并不是真的生气,只是觉得遇到大事,应该两个人透个气,商量着来。

    关关难过关关过,生活嘛,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谁都不会例外。

    吴海洋收到了唐植桐的信,但一直没回信,因为他还在犹豫。

    由于工作单位的特殊性,吴海洋知道一些群众并不知晓的信息,就这两天以及今年8月,阿三趁我们平叛的空,两次生事,打死打伤多人,企图强占我国领土,用搅屎棍子当年画的那条线来划分国界。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国内将这两次的事情做了低调处理,因为地理原因,实在是不好往那边运后勤物资。

    现在的做法是蚂蚁搬家,平时小批量运输,囤那边过冬,由于运力有限,运半年也不见得能运过去多少物资,没有物资就养不活那么多人,低调处理也实属无奈。

    但低调处理不代表毫无应对,该打的嘴炮不能停,为自己争取时间。

    最近吴海洋单位就接到了通知,让研究如何做好后勤保障、保证战斗力。

    运输的事情不归吴海洋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保证非战斗减员、保证战斗力即可,但吴海洋一时也没有什么头绪。

    吴海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唐植桐,上次就那么一提,搞出来个高压锅,他对这次也有着期盼。

    然而这次跟上次不同,上次关起门来就是自家的事情,这次还牵扯到一个头裹白布的阿三,搞不好就是泄密。

    这个阿三了不得,一直想做世界第三,这次又有其他大国在背后支持,更是嚣张的不得了。

    每次开碰头会时大家都义愤填膺,都不知道拍了几回桌子了,憋屈!

    如果把拍桌子换成摔茶杯,怎么也得摔一车了。

    怎奈家里穷,领导提醒茶杯不能摔,气急了只能拍桌子。

    东边跟十七国联军打都没输,现在却如骨鲠在喉,既无奈,还不甘,非常难受。

    吴海洋这次负责解决的问题跟上次差不多,说到底还是饮食问题造成的减员。

    高压锅好用,但那次是对土鸡瓦狗,偶尔冒点烟无伤大雅,但这次面对“世界第三”,大家给足了重视,要求尽量隐蔽。

    思来想去,吴海洋还是决定跟唐植桐聊聊,看看这个小老弟有没有想法。

    当然,事情肯定不能直说,回信时捡能说的说,比如生活挺好、快当爹了有些忐忑、好久不见带上媳妇来家里坐坐一类的话。

    吴海洋写完信,又检查了一遍,自己很满意,任谁看了这封信都只是好友之间的家长理短,跟泄密不搭边。

    唐植桐对此自然是一无所知的,星期一照常去邮电学院。

    在邮电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一天半建泳池用的城砖就搬够了数量,唐植桐前后差不多“旷工”一天。

    两节数学课上完后,有不少同学看向唐植桐,无它,到发补助金的日子了。

    “星期六劳动耽误了,同学们先回教室,我现在去领票。”唐植桐挥挥手,跟看向自己的同学解释一句,夹着课本去了基础楼。

    补助金一般每个月的25号发放,遇到节假日或者星期天可以提前或者顺延,大部分班级的生活委员都是提前去领,所以唐植桐这次过来,后勤压根就没几个人。

    “小唐啊,来领票了?”黄老师见到唐植桐后,主动打招呼道。

    “对,麻烦黄老师了,前天搬城砖给耽误了。”唐植桐先笑呵呵回应黄老师,又和魏之桢打了个招呼。

    “小唐同志,那个社会实践的事情,如果颜处如果通知,你可得告诉我一声。”魏之桢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道。

    “公对公的事,颜处应该不会直接通知我吧?”唐植桐依旧是笑呵呵的,心里想的却是肯定不会直接通知自己,毕竟两个人连个联系地址、联系方式都没留。

    “那行,如果阮处通知我,我拉着你一块去。”魏之桢一琢磨也是这回事,于是邀请道,这件事是唐植桐挑的头,人家颜处卖的是唐植桐的脸面。

    “行,那麻烦魏老师了。”唐植桐不加思索的答应下来,无论给几个名额,到时候都得跟颜处当面致谢。

    同在一个屋檐下,黄老师一边数着有线系593班的水票、澡票,一边支着耳朵听两人的谈话,在听到魏科长对唐植桐的称呼后,他对唐植桐的称呼也变了:“小唐同志,有个事得告知你一下。”

    “黄老师,您说。”唐植桐接过黄老师递过来的水票、澡票,没有开始清点,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从下个月开始,咱学院每位同学的定量都要缩减,男生从三十六斤减到三十四斤,女生从三十二斤减到三十斤。你回去一定要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黄老师交代道。

    “得嘞,我代表同学们表个态,服从安排。”尽管国庆节前叶志娟曾提醒过唐植桐,节后定量可能要缩减,没想到居民的还没变,大学生的先减了。

    这种事情,不服从也没办法。

    节前的时候,张桂芳说有群众写信反映困难,希望能解决一下,但信件犹如石沉大海,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能凭空变出粮食来。

    在外地人看来,四九城居民依旧受了太多优待,毕竟这边的居民多吃一点,外地就得有人少吃一点。

    这种情况下,能保证供应已经很不错了。

    困难摆在眼前,没法开源,只能节流,比如减少一下不必要的活动,什么饭后打篮球、跑步啥的,唐植桐打算回去跟罗志平建议一下。

    清点好票据,去财务处领了补助金,唐植桐才回到教室。

    一宣布定量削减的事情,下面不少唉声叹气的,却没有提出异议的,正是因为大家早就听上个星期已经发票据的其他班同学说了。

    不患贫,而患不均。

    既然大家都一样,虽然更加困难,但有意见的反而少了,反正有线系593班没人提出异议,给唐植桐省了不少事。

    发完票据,唐植桐拉着罗志平去了教学楼外面,苏处的外侄嘛,自然要加深一下感情。

    东拉西扯一番后,唐植桐才说了一下自己减少活动量的建议。

    “行,我回去找体育委员商量一下。”罗志平没二话,立马表态。

    别看只是一个30人的班级,里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定量减了,但体育考核没有调整,这就让人很难绷。

    “好好商量别吵吵,实在不行再想别的办法。”唐植桐点点头,最终还是没有说社会实践的事,究其原因,还是与他性格有关,做事稳妥,未尘埃落定、存在变数的能守口如瓶就绝不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