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10章409买锅

    第二天,1959年10月23日,星期五。

    唐植桐起床推开门,冻了一激灵,感觉都快哈水成气了。

    雨没有停,只是小了很多。

    像这种牛毛小雨,河南称为“落星”,唐植桐老家称为“梦星”,都是很唯美的雅称。

    唐植桐以前大学的时候选修过一门民俗课,老师专门讲到了各地的方言及来源。

    老师说语言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东西,很多地方的方言来自洪洞大槐树,随着移民传播到全国各地。

    并举例说了一个词“解手”,因为明初移民时,当地百姓大多不情愿,所以采取了强制措施,是绑着手背井离乡的。

    一旦有人想去厕所,就需要喊官差:“大人,麻烦您帮我把手解开,我要上厕所。”

    后来,解手便成为了上厕所的代名词。

    时至今日,如果有人仍以“解手”来代指上厕所,那其祖上十有八九跟明初的移民有关。

    “凤珍,下午雨停的话,你就把雨衣给静莹,让她带回家。”出门的时候,唐植桐嘱咐道。

    “嗯。”凤珍话依旧不多,不过脸上的表情比之前生动了很多。

    唐植桐来到邮电学院,上了一上午的课,下课吃午饭的时候发现有几位同学因寒冷而缩脖子揣手,其中就有谷漫苍。

    唐植桐一拍脑袋,完犊子了,自己这几天一直忙,忘了周老师早前的交代,厚棉衣、厚被褥啊!

    匆匆吃完午饭,唐植桐也顾不得午休,先从自己宿舍查起。

    “漫苍、卢石,你们是不是没带厚棉衣来?”唐植桐拿着个小本本,打算将全班缺少厚被褥、厚棉衣的都记在上面,然后跟周老师火速反馈一下。

    “我爸还没给我寄过来。”卢石有些不好意思。

    谷漫苍则涨红了脸,支支吾吾说不出一句话。

    “没啥不好意思的,家庭困难不丢人,学院会力所能及的给大家提供帮助,来,身高体重跟我说一下。”被褥尺寸就算了,这个是均码,记录身高尺寸有助于确定分配合身的衣服。

    至于其他几位委培生嘛,尽管是走走过场,但唐植桐也没落下:“哥几,有没有缺少被褥、棉衣的?”

    “唐老师,我们就不给学院添麻烦了,自己想办法解决。”路坚等人纷纷说道。

    “好嘞,我去其他宿舍转转。”唐植桐笑眯眯的点点头,转头去了其他宿舍。

    连带自己在内六个委培生,都是有工资、布票拿的,若是在这上面占小便宜,传回原单位,轻则丢人,重则丢职。

    在男生宿舍转了一圈,唐植桐发现来自农村的男同学都没有准备厚被褥、厚棉衣,来自工人家庭的相对好一些,只有极个别男同学可能会冻着。

    唐植桐将这些同学的信息都登记在册,下午上课的时候,特意早去了一会教室,把柳长玲喊了出来。

    “柳长玲同学,咱们班女生,有谁家庭比较困难,现在还没有厚棉衣、厚被褥吗?”唐植桐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个也能解决吗?”柳长玲睁大双眼,不可置信的问道。

    “瞧你说的,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要相信学院嘛。”大学生不发给个人布票,但学院肯定会争取一部分,拿这部分来补贴家庭困难的学生,钱上的缺口就用每人两元的份额,当然,这些是可以做,但是不能明说。

    “那太好了,我真没想到学院会这么无微不至的照顾大家,我这就把大家叫出来。”柳长玲有些不好意思,但也雷厉风行。

    “把女生都叫出来吧,几句话的事。”虽然是同学,但接触不多,唐植桐对几位女生并不熟悉,他生怕碰到小仙女,事后翻旧账说自己不统计自己、不民主云云。

    “行。”柳长玲风风火火的走进教室,又风风火火的带着其他五位女生出了教室。

    好在没有出现唐植桐担心的场面,女生都很自觉,最终确定了三个,而且大家都认同。

    上完课,唐植桐先去了周老师的办公室:“周老师好,咱们班部分同学家庭困难,没有厚被褥、厚棉衣,我统计了个名单,您看看是否合适。”

    “放着吧,我一会看。后勤处的魏老师昨天专门跑我这一趟,你做的很好。”周老师推推眼镜,和颜悦色的夸奖道。

    “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作为生活委员,已经深秋,却没有考虑到天气的变化,名单统计晚了,耽误大家的取暖,我非常自责,我接受大家的批评。”唐植桐身为生活委员,在这一点上面确实有些失职。

    “没事,你提前统计也没用,昨天老魏说制衣单位还没备齐货,今年棉服会晚一些发放。”周老师没有批评唐植桐的意思。

    “唉。”唐植桐叹口气,自己也没啥办法。

    “你先回去吧,等来了衣服再通知你。”很多事周老师也力有不逮,挥挥手赶人。

    唐植桐从办公室出来,没有着急回家,而是回到593班的教室,把谷漫苍和卢石叫了出来。

    “卢石、漫苍,棉服、被褥要晚几天才能发下来,离着供暖还有段日子,你们先用我的被褥吧,反正我也不在这住。”都是一个宿舍,唐植桐晚上不住这,生怕两位家庭困难的舍友冻着。

    “唐老师,不用,我们凑合凑合也挺暖和的。”卢石摆手拒绝道。

    “没事,都一个宿舍的,别嫌我盖的埋汰就行。”唐植桐想的有点多,还以为卢石、谷漫苍怕把自己的被褥弄脏,就委婉的表达自己不介意。

    “不是,我们不嫌脏,也不是,是我们有办法。”谷漫苍连忙摆手辩解,由于感动,一时话也说不利索。

    “唐老师,我跟漫苍合铺睡,既暖和,还不麻烦大家。”卢石替谷漫苍把话补全。

    “嗯,嗯,可暖和了。”谷漫苍在一旁不住点头。

    “那也行,等有需要的时候再把我的拿过去。”唐植桐拍拍两个舍友的肩膀,没再说别的。

    放几十年后,很难想象两个同宿舍、取向正常的男生睡同一个被窝,但眼下就这么发生了……

    唐植桐没有再回教室,而是直接去了市场。

    吃火锅,总得有锅吧?

    唐植桐去年在工地那边协助供销社收购物资的时候,曾有村民拿着火锅过去卖,紫铜的,非常漂亮,一看就是过去地主老财或者有钱人家用的东西。

    唐植桐当时很眼馋,即便来这边之前去饭店吃老式火锅,锅也是以黄铜为主,紫铜非常少见。

    紫铜,也有人称之为红铜,大部分宣德炉就是用的紫铜。

    收购物资嘛,唐植桐肯定要按废品价计算,黄杂铜1.5元/斤、紫铜2元/斤。

    结果那村民死活不同意,嘴里说着这是大户人家用的精品云云。

    众目睽睽之下,唐植桐自然不会答应,如果答应了这个,后面那些讨价还价怎么办?工作还干不干了?

    最终,这笔交易没有达成。

    这次,唐植桐打算去市场上寻摸一下,看看有没有紫铜火锅。

    四九城有很多市场,规模较大的有琉璃厂、东安市场、西单商场、东四市场、劝业场等,以国营、合营为主,每个市场主营业务不同,但都有旧货市场、委托门市部等。

    <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div>

    此外还有一些集市,比如护国寺庙会、白塔寺庙会,以个体为主,去年的时候花市大街东边还有个白桥集市,也叫白桥晓市、东晓市,但由于某些原因,这个集市前阵子取消了。

    护国寺庙会每逢农历一、二、七、八、九、十有市,而白塔寺每逢农历三、四、五、六有市,这两个地方将小摊贩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今天是农历九月廿二,是护国寺的场子,护国寺庙会在护国寺大街,临近新街口大口,正好在唐植桐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护国寺这边卖的东西挺杂,百货、小吃、衣物、古玩、字画、花鸟鱼虫都有。

    唐植桐第一次过来,寄存了自行车,又递了颗烟,才打听清楚有哪几家卖火锅,唐植桐优先无视了合营店,先奔着个体的小摊去。

    “劳驾,这锅能上手吗?”唐植桐先来到一小摊前,非常有礼貌的问道。

    “能看,您随意,别掉地上就成。”摊贩很好说话的样子。

    现下没有多么讲究,哪怕是正儿八经的古玩,直接上手的也不在少数,稍微讲究点的可能会洗把手,用毛巾好好擦干净再上手。

    至于带上手套上手?可拉倒吧,别人不知道,唐植桐可是看过老视频的,前年定陵挖开后,没一个戴手套的,直接下手薅!

    “爷们,这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原先宫里的东西,正儿八经的御用。”摊贩看唐植桐看的专注,一看有门,张口就忽悠。

    “御用?御用的不得雕个龙画个凤?”唐植桐哪懂这些,他只是看这个火锅漂亮,是个紫铜的,检查一下焊缝,万一这玩意漏水,买回去乐子可就大了。

    “瞧您说的,这可是要过火的,谁敢把龙啊、凤啊的放火上烤?您说是不是这个理?”摊贩的歪理一套接一套。

    “呵呵,说个实在价,能成我拿着。”唐植桐看了一遍,没发现有漏,其他部位虽然有磨损,但都不影响使用,将火锅放下,问道。

    “看您也是个懂行的,咱商量商量。”摊贩说着,朝唐植桐伸出了一只手,另一只手拿着个帕子。

    “我不会拉手,您直接说价。”唐植桐拱拱手,一会还得去加工炉子,没空在这墨迹。

    “成,您爽快,我也爽快,这个数怎么样?”摊贩先伸了两个手指头,又张开手掌晃了晃。

    “嚯,您这要价比新的都贵,我再转转。”唐植桐站起身来,抱个拳,已经有了走的打算。

    “哎,爷们,价格好商量嘛,这可是老物件,能传世的。”摊贩也随即站起身来挽留道。

    “在我眼里,这就一火锅,拿来涮个菜用,您要非说是老物件,我可不敢用。”唐植桐笑笑,掏出烟,散了一颗给商贩。

    “谢了,爷们,那我给您抹个零?”摊贩接过烟,放在鼻子下嗅了一下,夹在了耳朵上。

    “论斤称吧,紫铜两块钱一斤,我再给您添两块钱辛苦费。”唐植桐自顾自的点上烟,说了个报价方案。

    “嘶~得嘞,今儿还没开张,跟您讨个利是。”摊贩眉头一拧,后牙槽一咬,表现得非常不舍,像是下了大决心、吃了大亏一般,接受了唐植桐的建议。

    摊贩干这行,惯会看人,他知道只要不答应,眼前这人会立马转身走人,这个锅本来就是乡下按废品价收来的,已经压手里有段日子了,就眼下这行市,谁家还涮火锅吃?能赚两块就赚两块吧,见好就收。

    唐植桐达不到“一把抓”的境界,但去年那一阵子“便民服务”也没白干,现在一上手,就能掂量个八九不离十。

    摊贩从旁边小摊上借了杆秤,勾上火锅,五斤二两,跟唐植桐预料的重量差不多,十二块四拿下。

    人多眼杂,唐植桐也没往空间里塞,只能单手勾着环,叮铃啷当的往下一个摊位走。

    虽然跟小王同学申请的专项资金有点不大够用,但唐植桐不想再跑一趟,先用小金库的钱垫上吧。

    这个摊位也有火锅,同样是紫铜的,还不止一个,不过有顾客正在光顾,摊主在一旁伺候着。

    “跟我说这是宫里出来的?你见过宫里的火锅什么样吗?那起码得是个掐丝珐琅的,你这个撑死了是东来顺的。”顾客是个老头,说话跟逗闷子似的。

    唐植桐在旁边乐了,市场上这些摊贩是一个老师傅带出来的吗?话术都一样。

    “这事还得是您呢,看的真准,这就是以前东来顺的家伙。”摊主被老头噎的一愣一愣的,但开门做买卖嘛,也不敢还嘴,赔笑的同时还得顺着说。

    “你倒会借坡下驴。”老头一眼摊主,将火锅端远了,眯起眼来看的仔细。

    “小兄弟,你有看上眼的?”摊主暂时舍弃老头,站起来瞥了一眼唐植桐手里的火锅,打招呼道。

    “我想要个火锅。”唐植桐将烟头扔地上,踩灭,和气的说道。

    “那您看看这个。”摊主一听来了买卖,弯下身子将老头旁边的另一个火锅端起来,放到了唐植桐身前。

    老头也瞅见了唐植桐,在一旁支棱着耳朵听了两人对话后,插了一句话:“爷们,你看我们俩都要,价格合适,我们俩都拿一个。”

    “老爷子,您说笑了,咱这锅,各个不一样,一锅一价。”摊主笑笑,没敢应,他又不傻,自然能看出这俩人不是一伙的来,何况唐植桐还拎了一套火锅,说不定只是过来比个价而已。

    “小伙子,你说句话。”老头见摊主不撒口,也知道症结所在,转头跟唐植桐说道。

    “您还真不见外。”唐植桐乐了,不过也乐的见有人帮着讨价还价,达不到自己心理价位,大不了不要嘛。

    想明白后,唐植桐跟摊主确认道:“我是真要买,只要锅不漏,价格合适,我就拿一个。”

    “听见没?来,拉个手。”老头将手中的锅放下,拍拍手,又问道唐植桐:“小伙子,你手里这套什么价?”

    “按斤称的。”唐植桐笑笑,将刚买的这套放下,端起这边的检查有没有破损。

    摊主无奈了,也不知道今儿怎么就遇见这么两个活宝,苦笑着伸出手,跟老头勾在一起后,盖上一块帕子。

    “你猜我为什么来淘个旧锅?”勾了两次后,老头不满意,朝摊主发问道。

    “图便宜呗。”唐植桐嘿嘿一笑,将火锅放下,这套也没毛病,能用。

    “按你的价,东来顺都得因为买不起锅关张。来,来,再来。”老头很满意唐植桐辅助,又跟摊主在帕子下较起了劲。

    你来我往,最终老头笑了,摊主也笑了,苦笑。

    “多少钱?”唐植桐站起来拍拍手,价格合适就掏钱,要是不合适,拎起火锅,撒丫子跑!

    “十一块七。来,找钱。”老头回了唐植桐一句,掏出两张大黑十递给摊主,至于旁边小伙子买不买,管自己什么事?反正自己这个就这价。

    摊主看看钱,再看看老头,这不是个没钱的主啊!

    不过,摊主没接,而是看向唐植桐,意思很明确,这可是团购价,你掏不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