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55j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最后一个道士 > 第164节
    “你二人虽一人为地,一人为黄,但天玄地黄本就是两人,而不是四人。天玄地黄,宇宙洪荒,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查文斌指着袁敏和玄道:“你二人合为天玄,意天道之象,天道高远,玄之又玄,合称天玄;他们二人则是代表着地道深邃,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合称之为地黄。黄泉道我们已经走上了,过了鬼门关便是,入地者,必先舍其肉身,以其魂亲身叩开通向地道的大门。”

    查文斌继续说道:“之前我一直未曾留意过几位的八字,也是大意了,现在看来你们四人应该是有人刻意按照生辰八字和出生方位所寻,原本我以为给你们取名的人只是图个代号,其实不然。”

    “如何?查先生请详解。”

    “你们四人应该是各自出生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大宝和侏儒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且均为八字皆阴;你和小哥亦然,只是八字皆为阳。如果这个阵让我摆的话,还缺少一个中位,凑齐四象五行的话,才是完整的,而且此人必定命无生辰,且有极为纯正的归宗血脉。”说到这儿,他多看了扎褐一眼,那傻小子这会儿正趴在窗台上看风景呢。

    上下四方皆有,如今缺少的只是一个轴,没有轴,所有的一切都没有方向,查文斌的心头有一个不好的预感,这些人恐怕此行全都要栽在这儿,他们的命似乎就是为这一次进山破阵而特别准备的:入地界,地黄中折了一人,抬头看看那根圆柱,再看看袁敏和玄,会是他们中的一个嘛?

    安魂香对于镇定是很管用的,加上大家的安慰,大宝总算是好了一点,他决定要背着侏儒把他完整的带回去,就用背包带捆在了自己肩上。

    这根柱子是通上去的唯一路径,除了查文斌和扎褐,这对其他人都是小意思。卓雄爬上去甩下绳索把他们俩都给拉了上去,才上一层,所有人都觉得这里的空气都舒服多了,一改之前的压抑,浑身的毛孔都松懈下来了。

    轮回塔,塔轮回,这时查文斌才想起那三道门,那是三界轮回的大门,若是走偏了会是怎样呢?这个问题或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

    从外界看,这塔的六层以上已经过了雪线,薄薄的一层云雾在其中穿行,真有那么几分置身于天的意思,只可惜塔内的人瞧不见。

    这一层也和下面决然不同了,四周不再是光秃秃的塔砖,到处都是一片金碧辉煌,脸地面上都贴着金箔,那富丽堂皇的感觉就像是到了皇帝的金銮殿,一扫之前的颓废之气。

    好在这几人也算是见过世面的,换做超子来了,他一准会撬下些揣进兜里。虽说是沉得住气,但每人不会被这种程度的装饰所震惊。大大小小的“卍”字遍布墙体,一种无边的蔓延感让人臣服,那包含一切的归纳感让查文斌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无不感叹地说道:“天道无边,之所见、之所谓、只所受当真和那人道鬼道有此等差别。”

    地面的金光亮的能当镜子使,镜像中人的脸因为折射而变得扭曲,满耳的风铃声夹杂着滴答的水声,这一刻竟然有说不出的意境感。在那第七层的中央有一处水池,也是金箔镶边的,四周都有台阶可上,不远处有一根铜管接到了砖塔之上,铜管处正“滴答、滴答”冒着清水。

    袁敏瞪大了眼睛问道:“圣水?”

    查文斌充满敬意的走到水池边,用手拨弄了一下那冰冷刺骨的池水道:“不是,这是给世人踏入天界之前洗去尘埃的。”

    一口好精妙的池子,那池子的底座竟然刻着二十八星宿图,并且严格的按照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四组划分,每组各有七个星宿。查文斌一直以为星宿是道家的产物,没想到竟然在这荒无人烟的藏域高原看见了这幅图,图中所标的星区完全吻合。加之用手电照着,水光粼粼,那池底的形象图竟然倒影在了天花板上,这等鬼斧神工之作,确实令人折服。

    用手轻轻捧了一捧水,拍打在脸上,那股子惬意把之前的疲劳一扫而尽,顿时神清气爽。

    “咕呱”不知何时,那只沉睡多时的三足蟾醒了,它毫无征兆的从查文斌的口袋里一跃而出,直扑池中,剩下的两条腿一蹬,转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411章 佛本是道?

    不多时,忽得从水底射出一支水柱,径直的打了查文斌一脸,查文斌猝不及防只得拿手去擦,一只蛤蟆忽得从水面钻了出来欢快的游着。

    那三足蟾原本被炸断一腿,断裂处此刻竟然完美的复原,看不出半点伤口。它欢喜的在水里游来游去,时不时的昂着脖子冲着主人叫唤,这蟾蜍自从被带回来就没有这样高兴过。

    三足蟾应日月精华而生,传说只有出现不世宝藏的地方才会有它。昆仑绝顶,龙脉之祖,瑶池仙境,万年雪峰。它有着强悍的治愈能力,又怎会治不好自己的那条伤腿呢?那是因为普通的水,再怎么过滤,再怎么干净它始终夹杂着人间的尘埃。三足蟾本来就不属于人间,仙凡不同品,唯有这登高九天的雪水才能和昆仑媲美,它怎能不舒服?

    如果可以,查文斌想重新带它回昆仑,只有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园。

    那蛤蟆洗完了澡,又恢复了灵气,钻到查文斌的口袋里继续呼呼大睡,这里怎样才和它无关呢。

    不好的心情都被这只小东西的调皮给一扫而空,每个人都来轻捧一杯水,洗去身上的尘埃,如同朝圣者那般,怀着敬畏的心。

    满地的右旋转“卐”字标记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是进了一座佛门的大殿,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把这个符号和佛联系起来。作为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苯教,后人认为,“卐”字一为苯教教义,二是苯教教徽,最初的意思是坚固,永恒不变。

    但是这个说法近些年随着考古学的深入,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不容置疑,“卐”是藏族文化尤其是其传统宗教的重要符号。在藏族传统民俗中,逢年节喜庆都用白石灰于门外画上此图案,表示吉祥如意;修建新屋时,画此图案于房基地,意为坚固耐用;将此图案绘在房门上,可以抵挡邪恶,驱逐病魔。

    有的藏族妇女遇本命年,会把此字符绣在衣服背部,期望菩萨保佑一年平安。在腰带、挂毯、唐卡乃至祭祀仪式中,这符号亦常常出现。通常认为,“在西藏,‘卐’字不论作为图案还是符号均随处可见。在藏语中,被汉语中读作‘万’的‘卐’被称作‘雍仲’;而在我们中土则是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大唐盛世下旨将‘卍’定为右旋,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

    “在藏区看来,‘卐’表达的是吉祥的含义,这一点,同汉民族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称‘卐’为‘雍仲’吉祥符。在西藏历史上,‘卐’是与宗教紧密相连的,无论是原始的苯教还是后来的藏传佛教。在原始的苯教中,‘卐’就是吉祥的标志,苯教创立时被称为‘雍仲本’,使用的文字被称作‘雍仲’神文,苯教所处的地方被称为‘九级雍仲山’、‘雍仲沙丘’,苯教祖先所持的禅杖也有‘雍仲’吉祥图案,就连苯教寺庙选址也多在天然带有‘卐’形图案的地方。佛教传入西藏后,‘卐’也被广泛运用。凡是佛的画像,胸前必有吉祥符。只不过苯教与藏传佛教在使用‘卐’有一定的区别:苯教里的‘卐’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佛教里的‘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但是这个字不仅仅是出现在了中国的疆土,在更加古老和遥远的年代,那些不同的地区都有它的身影:遥远的新石器时代,现代人在伊朗胡齐斯坦省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卍”字图案;在青铜时代初期,在俄罗斯乌拉尔山南部的辛达雪塔出土的陶器之上也有“卐”字图案;印度的古吉拉特邦的罗索尔和巴基斯坦哈拉帕等地出土的印鉴中也有这个标记;另外高加索地区中北部、阿塞拜疆、斯基泰人、萨尔马提亚人等于青铜时代或者石器时代的器物中都有出现。这个图案甚至出现了在了非洲,在博尔戈尔山神庙内的陶器上就有“卍”字标记,而它来自公元前11世纪的非洲东北部。

    在大航海时代来临还有几千年的古代,这种符号就已经遍布了有人类文明的地方,佛教将它发扬光大了,但是谁都不敢肯定它就一定是出自佛教,因为它比这种宗教出现要早得多。

    而查文斌则认为它出自道教!

    这个符号,在藏区通用为向右旋转,而此处地面确是分为了两种,靠右手的是右转“卍”为顺时针,而靠左手边的地面上,则是“卐”为逆时针旋转。这一左一右的旋转不同,若不是仔细的人是不会发现的,因为它们太相似了。

    “扎褐,你们藏区有方向旋转的‘卍’字标嘛?”

    “没有。”扎褐的回答很干脆。

    因为这个字符不光是佛教用,在道家,同样也用,只是它被更多的用在了风水学上。

    卐山形也被称为“天生八卦顶”,其风水格局是西山折北一尖到八尖,出出凤凰山,而中国有此风水的只有一处:鄂东名山双峰山中有一尖二尖两座小山,此处是被公认的道教天生八卦顶。

    而查文斌则更多的是把它和易经联系了起来,“卐”与“卍”对应这八卦图中的阴阳两条鱼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左一右,互相对立又互相环保,其运动轨迹都一样的是个圆。

    如果我们把卍画在一张透明的薄膜上,并把它悬挂在空中。从正面看过去,它是符号“卍”,从反面看过去,它是符号“卐”。从正面看,当“卍”按照逆时针旋转时,从反面看恰好是“卐”作顺时针旋转。换言之,“卐”和“卍”是两个全等的图形。如果将它们分别画在两张透明的纸上,把其中的一张反过来,迭到另一张上,则这两个符号正好迭到一起,变成了一个了。这不正印证着道教阴阳互补,相对又相同之说么?

    “太阳在哪里,哪里就有永恒的光;我要去的地方有明亮的太阳,那里使我长生不死,在那里实现了我们的要求和欲望!”古老的印度经典《梨俱吠陀》对太阳有此赞美;“最初什巴形成时,阴阳混合在一起,分开阴阳是太阳。”古老的藏族民歌《什巴问答歌》也这样唱道。

    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这个标记最初是“太阳”的意思,所以它才会如此的普及,所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太阳,这是古时候获得光明和能量的唯一方式。

    站在铺满太阳标记的塔层之上,那不就意味着已经成仙了嘛?

    查文斌突然哈哈大笑道:“世上怎会有永不下山的太阳,不落神殿,原来如此!”

    大祭司曾经告诉过他,他们的祖先在遥远的高原,那里的山直通天界,那里的人在云端生活。无论是道法还是巫术,借助的都是自然的力量,古人以天为最大,最接近天的地方自然最容易羽化登仙的,除了西藏,世上还有哪里会比这儿更接近天呢?

    昆仑的风水再好,那也是龙脉之祖,借了龙的灵气就可以转运改命甚至影响天下。龙不过是天上的一种神物罢了,若是让人也能上天修炼呢?多少道教名山,福地洞府选得都是大山高峰,只因为修炼的人想接近天,若是在此处开山布道,那不知会事半功倍多少。

    那本线装书的作者,他为何会来此处,查文斌的心头已经有了答案。只可惜,宗教,自古就是一山容不得二虎,更何况是苯教佛教一统的西藏,神圣的雪域是不会接纳来自中土的文明,即使他们两者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

    洗去尘埃,那就该踏入大殿了,再上一层,是该去匍匐在天神的脚下等待召唤了。可神是有那么好见的嘛?通道里被砍去头颅的尸体已经累积的太多了,祭司,一个从未消失的血腥活动马上就要上演了……

    第412章 九朵莲花

    穿过这一层,便是第八层,如果说人有预感是来自于对未来事物的幻想,那么这件事物一定是和当前能够联系起来的。

    这第八册和第九层之间竟然是连为一体的,中间没有任何隔离。一座巨大的祭台贯穿了整整两层,其造型十分别致,独一无二!

    整座祭台,由两边低逐渐向中间升高的“金”字,但是其底座确是一个实打实的“卍”字旋转标记。四个方向都有台阶通向中间,交叉点的位置则是最高,其底座几乎布满了整座塔楼,气势恢宏。

    底座用的都是常见的石料,可一个拐角处和中间的交叉点则用的是五种不同颜色的石块:最东边的是一个青色巨石,南边则是一块透明的水晶状石头,西边是白色石头,最北边是一块黑得发亮的巨石,而中间交叉点位置最高的那块石头,也就是整个祭台的顶部,则是一块黄色的巨石。

    每块石头的表面都有一个脸盆大小的圆坑,深越有四十公分,不击穿石头,呈容器状。这些坑里随处可见褐色的残留物,用刀片轻轻一刮,这些老手们都明白这里面残留的都是鲜血风干都的粉末。

    这里毫无疑问是拿来祭天的,最中间的石柱直通宝塔顶部,其外面开了一处一人高左右的窗,那个窗位于西边,也就是靠山的那一边,那应该是迎接天神到来的方向。塔顶同样有一个“卍”字标记,再往上就是密封状态,什么也看不到,那上面也被称为宝顶,一般寺庙里这种地方是供放经文的,这一层也不会被记入楼层。

    一切看似都很简单,这种高度,他们带足了登山索和鹰爪勾,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攀登,对于身手一流的他们来说,这太没有挑战了。

    查文斌心头一直有一根弦在绷直着,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危险,这个道理他是懂的。那些个看似荒凉透顶的老坟窝子上,你只管去睡觉,保证啥事都没有。但路边某栋高楼大厦的一角,说不定就能让你撞邪。

    这里一定有什么,设置着如此复杂的前几层,绝不可能就让人轻易的离开。祭台,从人类对天地开始产生敬畏的那一天起,就是最庄严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除了重大祭司日,就连掌权的帝王也不可以轻易出现,唯独只有那位能通灵的大祭司才能接触。

    明知有地雷,却不知这地雷埋在哪里。按照进入古建筑的规矩,查文斌在西南角点了三根香,两根蜡烛。如果这里有脏东西,通过蜡烛燃烧的程度和香飘的轨迹是可以看得见的。任何属于阴司里的东西都不会抵御对香的诱惑,而蜡烛则是照亮那个黑暗世界的明灯,这是一个对道士来说相当简单的办法。

    香烧的很平静,蜡烛火苗也很旺,一切看似都是风平浪静。罗盘的指针也准确无误,这里的风水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了,可以盛产升仙,但绝不是藏污纳垢之地。

    今日已经是第四日了,“煞”字结尾最是凶,横竖都有一劫会生,但是从哪里,何时起,查文斌一无所知。

    “文斌哥,有问题没?”卓雄已经准备好了登山钩,确定可以之后,只需要一甩,他便打算直破天窗,离开这儿是所有人共同的想法。

    查文斌用手撑着下巴,继续用余光扫描着每一个角落:“说不出,真要找我什么毛病都找不到,但是心里总觉得哪里不对头。”

    那些点燃的香升到了天顶,顺着那窗户一缕缕的往外飘,它们都能出去,更何况是人?

    查文斌的心里非常没底,但是他也不能再犹豫了,现在他是精神领袖,所有人都在看着他。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究会来;等不来的,终究是不会来,且走且看吧。

    “多注意那些小的变化。”这是查文斌能出的最后的建议。

    “嗯!”卓雄随手一扬,登山爪准确无误的搭在了窗台上,他拉了一把,很结实,扣的很死。徒手绳索攀岩,这个动作训练次数太多了,在卓雄看来,这和训练场里没什么区别。用手抓住绳索,双脚蹬踏墙壁,身子重心向后倾斜,开始攀登。

    很顺利的,卓雄已经上到第八层和第九层的交界。他稍作休息向下看了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只需要三十秒,他就可以出去了。

    塔八和塔九之间是有一道凸起的,这个在建筑学上也叫做“腰圈”,是单层和单层之间的隔离,用料都会比较结实。习惯了攀登的人都会知道一处受力点出现的时候是多么的幸福,光靠手劲,那会很吃力,卓雄同样毫不犹豫的踩了上去。

    “咔”得一声,卓雄脚下的腰圈处突然一松,他的脚跟着向下一沉,一块塔砖被瞬间踩塌陷了。接着上头又传来“轰隆”一声,那个被他们视为逃出生天的窗户消失不见了,四周顿时陷入了一片漆黑。

    卓雄打开射灯一瞧,原本存在的窗户此刻已经被封死了,一块印刻着九朵莲花的巨大青铜板完全闸断了出口。

    卓雄无奈,只得退下来跟大家说明了情况。机关这种东西,在古代建筑里很常见,就比如这座玲珑宝塔,其在建筑设计上的造诣可谓是登峰造极,后人想要复制是不可能的了。

    他有些自责,不太敢看查文斌的眼睛,若不是那一脚踩踏,或许这会儿他已经出去了。

    查文斌安慰道:“不是你的错,即使你不踩,下一个我或者是别人也会踩中,设计的人一开始就是算好的,能够轻易地让人进来,就不会轻易地让人出去。”

    卓雄垂头丧气地说道:“是青铜板,厚度不知道,打不开,这地方还不能用炸药。”一是此处一是靠着雪山,如果发生爆破,其动静肯定会引发雪崩,就算开了口子,人也得被活埋。二是,年数如此久远的建筑,且不说能否破门,这塔会不会守不住震动而直接倒塌都是个未知数。

    查文斌把目光放在了头顶上,他知道塔的顶部一定是空心的,因为那里相当于一个独立的房间,是搁置重要经文的。

    卓雄读懂了他的意思,急于立功请罪的他马上说道:“让我再上去试试,不过这地方真有些古怪,那块青铜板上的雕刻就让我觉得慎得慌,弄一小孩龇牙咧嘴的在上面。”

    “什么小孩?”查文斌很关心这个,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这座塔里发现了壁画,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古人习惯于用图案来表达一切。

    “门上有九朵莲花和一个小孩,那小孩不是坐在莲花盘里的,而是从莲花盘的侧面钻出来的,意思挺像是那花生了个孩子。那小孩的脖子上还缠着几个圈,我没仔细看,感觉挺像是脐带。”

    扎褐怯生生的冒出一句:“你说的那个应该是辛绕佛祖,不是什么小孩。”

    “嗯?”查文斌把目光投向了他,那小子虽然不识佛门典籍,但对这些野史传说却精通的很。

    扎褐继续说道:“传说中,辛饶佛祖出生于卧莫隆仁,位置也应该就是在这一代附近,‘俄莫隆仁’是象雄语,意思是‘九朵莲花瓣’。据说他是从他母亲的右胁用雍仲凿穿而出来,他也是苯教的教祖。”

    “雍仲?是什么东西?”

    “哦,就是你们所说的‘卍’字标记。”

    “卍”字标记,互相缠绕,那个紧张的情况下被卓雄看成是脐带是情有可原的。扎褐对于这幅壁画的解释,却让查文斌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叫做“辛饶”的教祖怎么和他一直供奉的那位神是如此相似呢?

    在道教的传说中,“老君”是也从其母之右胁下生出来的,生下来时,即有九龙吐水灌洗其身;生下来时就能行走,一步生一朵莲花,共生了九朵莲花。他有九九八十一种神变化身,法力无边,他在山洞里得七十二章天书,遂创道士教。查文斌一直认为这里所讲的七十二章天书,不是章,而是七十二个字,正是他手中那本奥妙无比,包涵了宇宙万物的《如意册》。

    “那你可知道苯教的教义是什么?”

    “知道啊,这个我会背:为化象雄本,变现辛饶身,示十二本行,说九乘教法,为生开天门,为亡断死门,度生雍中道!”背完之后,他还补充了一句:“不过,我不懂它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查文斌双眼向上,看着那扇关闭的青铜门,反复地念叨着:“为生开天门,为亡断死门,度生雍中道……”

    第413章 祭司开始

    “我们断了死门,亡!”道义里说的这一句,查文斌悟出了这番话,很简单,却让人心头蒙上了一阵阴影。

    到这一步卓雄依旧认为是自己踩踏了机关造成的:“总有路的,大不了原路返回,我们炸了那石门。”

    “唯一的出路,”查文斌看着头顶,‘卍’字符号如果真是和八卦一样的意义,那么“可能就这的在上面了。”

    这个机会,不用说,还是让卓雄去,信任是无条件的,尤其是他已经万分自责的情况下。大宝帮他整理好登山索和鹰爪勾,挤出一抹笑来道:“我们的命可真的就交给你了。”